【碎碎念】7

慢慢的慢慢的,一个人的喃喃自语就变成了一群人的沉默....


人跟人的关系真奇妙,没有人的时候总想找个人在一起,哪怕不说话,彼此傻傻地看看也是极好。

还记得球球很早前说的,特别害怕那种空旷沉寂没有人的感觉。今天在天台拍天空的时候也在跟木里说,总觉得照片里只有天空会太寂寞,来点墙角什么的都会好很多。

总是会渴望一种生命力的存在吧。

我自己有时候似乎也是生命力旺盛的一种状态,就是爱折腾,就是停不下来。高考作文里,“生生不息”和“休养生息”之间,我选了前者,当年的一闪念,似乎就已经是一种冥冥中的暗示么....嗯,好像透漏了什么。


突然又想到了公子的一句话,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,可是,大多数人并不真的想听别人的故事。所以往往变成,说出来就变成了一个个笑话。是么?好像是有点。

所有人都在拼了命地努力表达自己,释放自己的情绪,可几乎所有人都并不真正关心别人的世界里究竟在发生些什么。


绕远了。回到关系这件事上。

人总渴望人,可人又总是在逃避人。

想离开纷纷扰扰的人群,去到一个安静的所在。以为自己想过的是隐居世外桃源的生活。可是其实他并离不开人群,绕了一圈还是会回来。回来以后,又不想融入人群,于是就远远地站着,远远地看着。

有多少在微信发朋友圈,在LOFTER写日记的人,是又不想被人看到,却又想被人看到呢?

朋友圈渐渐变成了工作群,想发疯疯癫癫的状态时总是会犹豫下会被多少人看到。从QQ到人人到微博到微信,一样的周期在一样地变换。

说到底,是担心会被多少不关心,也不理解你的人看到吧。

可是人又是那么地渴望知己,渴望被理解,被接纳,被认同。亘古不变的主题。于是冒着被误解的风险,也还是在蠢蠢欲动地表达着自己,只是越来越含蓄罢了。

你和朋友的心,究竟有多近?和另一半的心,究竟有多近?和你自己的心呢?

说点务实的,其实子博客也是在满足这种需求吧,发布者自己决定这个博客的调性,自己决定在哪些博客发送哪些内容。只要风格够“垂直”,吸引到的人一定是最精准的,也不怕你刷了他们的屏。微信的标签也是一种解决方法,不过可操作性更差一些,标签体系本身就是一种更模糊的分类系统。还有另一种方式,就是我只关注这个人哪方面的动态,可是内容的标签又还是依赖于作者本身的贴标签操作,可行性也难以得到保障。不知道如果未来有一套智能算法,会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于我而言,兴趣、生活、工作,都混在了这一个博客里,其实并不好。已经越来越不想发东西了。


我,可以再任性一点么?

评论(1)
热度(3)
© 本本 | Powered by LOFTER